欢迎光临深圳华侨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网站
登 录 | 注 册

桂林旅游遭遇困境:漓江面临环境污染及缺水问题

      在珠江流域西江上游,漓江是最负盛名的一支源流。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风景旅游区,这里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一块碧绿的翡翠。

保护好桂林山水,不仅是保护好中国的一张旅游名片,也是为珠江保存一条清澈的源流。因为人口增多、水量减少等原因,近年漓江的水质压力越来越大。广西桂林市城区漓江水位不断下降严重稀少造成严重污染,水质压力越来越大。河床大面积裸露,昔日秀美的漓江水景难觅踪影。十年间,枯水季节的支流上,生长出了水葫芦,到了雨季,裹挟着泥土冲刷进漓江干流,间或从竹筏、船只间漂过。沿着漓江,从桂林到阳朔,越往下游,游人游船越多,江中的生活垃圾频繁显现;

       到了阳朔兴坪古镇码头,回水湾里的泡沫、易拉罐、塑料袋已经密密麻麻。大环境改变,漓江的生态系统面临新威胁。过去,漓江水美鱼肥,撒网下去,轻松就能打捞起品种繁多的大鱼。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韦冰冰告诉本刊记者,过去的漓江,“山深水润,不渔则樵”,每天数千斤鱼上市,鱼价低廉,有时汛期捕鱼多了,卖不出去的小鱼都用来做肥料。

由于水量分布不均和降雨季节性明显等因素,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等问题,节水事业任重道远。漓江是雨源型河流,水量全部来自降雨,但漓江流域降雨年内分布不均,3至8月的丰水期降水量占了全年80%,而漓江河床陡、集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落,具有很大突发性和灾害性;9月至次年2月的枯水期降水量仅占全年20%,漓江中下游地区为岩溶区,地下渗漏强、池塘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补给不够,因此缺水是必然现象。枯水期持续延长,蓄水量严重不足,使桂林未来水资源面临严重匮乏。缺水情况下,要保证通航和取水,动辄浅滩深挖,使河床渠化,严重破坏山水自然景观、影响漓江水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

     在漓江上游,沿岸乡镇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而桂林城区,几十年来一些数字的变化,更反映漓江的负荷越来越重。一方面是自然环境条件,造成漓江丰水和枯水期巨大反差,一方面是上游水源林区的阔叶林面积还在继续减少,降低着上游的蓄水量。与此同时,漓江流域社会经济还在飞速发展、人口还在日渐增加,漓江水将会越来越缺,已是不争的事实。  河道缺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污染会日益加重。随着漓江两岸人口的增加,漓江上游、中游排污量也急剧增加。、

       有“百里画廊”之美誉的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每年都要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然而,兴高采烈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漓江正面临着“缺水”之累。挽救漓江、保护桂林,为漓江补水势在必行。漓江近年来枯季水量锐减,最主要还是人为破坏因素造成。唯一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扰破坏、恢复其次生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涵蓄补充水源之目的。(消息来源:华侨城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