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stagram上有那么一群人热衷于分享日本的精致小店,你乍一看以为是个咖啡厅或是工艺品店,实际上却是个面包店或是书店。这些精致的小店看似与日本整个繁忙的状态格格不入,实际上这正能反应出日本人的匠人精神。精致于细节。
蔦屋書店——号称:日本最美书店
这地儿在哪儿?
东京都渋谷区猿楽町17-5
每一个第一次看到蔦屋書店的人,应该都会忍不住些许惊叹吧。整个书店如同森林中的图书馆一般,毫无违和感地存在于代官山的住宅区之间。
书店由三幢2 层的建筑物组成,一楼和二楼都有通道连接。三幢建筑分别以1 号馆、2 号馆和3号馆来称呼。所有书籍不分新刊旧刊、日文或者外文书籍,全部陈列在一起。
在一楼的书籍区域中,最特别的是“料理”和“旅行”区域。在“料理”区域,除去书架上种类齐全的书籍以外,通道间的小小展台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店内的整体氛围,完全可以用“日式现代中产阶级家庭”来形容。店内的照明基本上都是暖色调的间接照明,对于家具等也没有刻意地选择高级品牌或者是设计品牌,只是尽量选择有质感但让人放松的物件。
店内没有任何推销的海报,书籍之间也没有任何书店都可以见到的购买指引小旗子。全书店的书籍都可以当作咖啡馆或者是餐厅读物阅读。各种用心之处,真的让身在店中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是在家看一本好书或者是听一曲好音乐,恍惚间,只觉得是推开了家里的一扇门,到了这里。
大河——号称:京都乌冬面一绝
这地儿在哪儿?
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区深草西浦町7-45-1(近藤森站)
在日本常吃到的乌冬,超市速冻的袋装自然不说,比如“なか卯”这类主打乌冬的连锁店,只是快餐水准,就是强调讃岐乌东的丸亀製麺,门店开得太多,也一股快餐味。
真正好吃的乌冬面店,还是要大隐隐于市,甚至不是“街市”,而是在居民区中。大河手打乌冬、在整个京都评分排名第一。2012年开业至今,并不算太久,口碑却异常好。这个我们要说的精致,是食品的精致。
▲大河的山药温泉玉子乌冬
虽说有每日更换的特色套餐,总是忍不住点经典款——大河特选乌冬。可选凉的和温的两种,凉的就是面捞上来后再过一遍冰水,温的就直接沥干,放在一个锥形大碗里,上面铺着紫苏叶、虾、鸡肉、竹轮的天妇罗,撒上海苔条,旁边会给一壶调制的黑色汤汁,按自己口味适量加就好。
▲日替的梅子年糕海带乌冬
仔细观察过老板做面的过程,他是直接拿出已经揉好的面团,稍微加工擀成面皮后,放入身后一个神奇的机器里,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条面,和我想象中手打乌冬好像不太一样。
bread A espresso——号称:面包界的无印良品
这地儿在哪儿?
長崎県長崎市五島町6-3
面包店随便一间味道都不错,尤其是那些躲在居民区家庭作坊式的,做的是周边熟客的生意,6、7点就开门,主妇们还可以相约来吃个早餐。早在战国时代,面包就由葡萄牙传教士们带入日本了,这种松松软软的稀奇食物,现在还延续着从葡萄牙语里译过来的名字“Pao”,用片假名写作“パン”。
在长崎打开tabelog上搜美食,跳出来评分最高的居然是间面包店,叫“bread A espresso”。本来也没在意,毕竟面包也不能当正餐吃,后来恰好回旅舍途中路过,瞄了一眼,门口玻璃上贴着一行白色的字,“今日面包已售罄,咖啡的话欢迎光临。”
若不是这行小小的字,我肯定以为这是间关门倒闭的街角小铺,店名刻在右上方的石墙上,像是上百年前留下的浅浅痕迹,极简的灰褐色镶玻璃木门,往里面一瞟,墙壁像长了霉似得斑斑驳驳,座椅尽无的空空荡荡。给人的感觉是低调到千方百计想把自己藏起来。
店里只有位年轻女店主,一身洗练的黑色,短发,气质优雅。好奇心驱使我忍不住问,“好特别的店啊,面包都放哪里啊?”
她指指那块石板,“可惜现在都卖完了”。和店里冷酷高傲的气氛不同,女店主拉家常似的抛回一串问题,一种日本年轻人里少见的热络。
我调了早上7点的闹钟,踩着营业时间赶到,“早啊!来了啊。”女店主还是全身黑,换上了金色大耳坠,像80年代留洋归来的摩登女郎。
那水泥板上整齐地排列着刚烤出来的面包,台灯的灯光恰好打在上面,如同神迹之光。我站在一堆不仅香气逼人还闪闪发光的面包前,纠结了好久,选了无花果和栗子焙茶。咬了一口,甜糯的无花果肉夹在紧实松脆的面包里,久违的幸福味道,踏实又绵长的。
阿じろ精進料理——号称:精致的素食料理
这地儿在哪儿?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花園寺ノ前町28-3
开在妙心寺大门旁的阿じろ专做精進料理,简而言之,便是素食。老板妹尾吉隆先生本来经营着花园高校食堂,对料理又很感兴趣,1962年秋天,在高校老师和妙心寺住持的怂恿下,以提供花园法皇忌的料理为契机,开了这间餐馆,此后每年妙心寺的年中行事,阿じろ都会参与。红宝书上这么写道:以“五味、五法、五色”为基本,提供味觉和视觉均令人愉悦的会席风格精进料理。
▲门口写着今天预约用餐的客人名
餐馆门口黑底白字的木牌上写着预约客人姓名,诡异的是电话里我只说了姓的发音,一般多被认为姓“杨”,这里居然写着“葉様”的字样。虽然已经告知店里会迟到,还是没料到情况那么严重,女将急匆匆跑出来,让一位欧巴桑女招待赶紧带我进房间,“2点还有其他客人预约,真是不好意思,来晚了的话只能麻烦加快速度用餐了。”
▲梅片茶
不同于国内喜欢做成“仿荤素菜”的传统,日本的精進料理追求味增等调料和豆腐等食材之间的调和,现在京料理代表的“怀石料理”,可以说就是从精進料理中派生出来的,尽管现在渐渐式微,“怀石元祖”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
竹笋煮豆腐皮,加了樱花麩,本来在怀石里这一道汤就是极尽清淡,但靠鱼贝类和高汤提味,异常鲜美。关于精進料理到底能不能用“出汁”一直有争议,毕竟这种高汤是用“昆布、木鱼花、鱼干”熬出来的,算是破坏了规矩。用不了鱼鲜,汤底清澈地可以照出人影来,味道淡过了头,但到了后面才知道这淡的好处。
▲八寸
正在正方形小瓷盒里的八寸,3月初梅花的季节,几乎是铺天盖地采用了梅的元素,胡萝卜作红梅,白萝卜作白梅,另外黄色的叫“梅南京”,记得似乎是用南瓜做。“白梅”下面用昆布包的山药是亮点,豆腐皮芝麻寿司也不错。
▲練物
浓油赤酱地盛着一份“照烧笋和豆腐皮年糕”,这个词源自日语的说法“照り焼き”,烧烤物外面要涂一层厚厚的酱油汁和味醂,典型的是后来风靡各国的“照烧鸡腿”。
A to Z Café——号称:与奈良美智共餐
这地儿在哪儿?
东京港区南青山5丁目−5
A to Z Café应该是喜欢艺术家奈良美智的人去东京时最不能错过的一个地方吧。这家咖啡馆是2006年奈良美智在青森弘前的古旧红砖仓库中举办了“奈良美智 +graf A to Z”的个展之后开的,当时个展中的部分作品也原封不动地搬来A to Z Café,至今仍然可以看到。
奈良美智和graf寄希望于它能够传达给客人的感觉是:艺术不是瞬间的心动,而是能够时不时回去的家。
店内的装修大量使用了木材,这些木材不仅包括了新品,也有很多废旧老材料。桌椅家具部分是graf实际设计制作的家具,也有部分收集来的旧家具,另外还有奈良美智亲自设计、印有他的原创作品的桌椅,只有三张。由于使用了新旧各种木材,所以整个店内让人觉得温暖和舒适,沿街墙面的大玻璃窗,更是使得室内的光线自然明亮。
A to Z的料理主题是“对身体健康的家庭料理”,从食材的选择到料理方式,都以妈妈做给家人吃的健康朴素的料理为主。无论是咖喱还是意大利面的酱料,都会尽量在店内制成。关于料理的种类选择,在制定菜单时,奈良美智也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所以,奈良美智本人也有时会来这里小坐,喝杯饮料或者是吃一顿简餐。
A to Z还有一个秘密基地,不是每一个来店的客人都知道的,这就是它的屋顶天台。。只要是营业时间,无论冷热天气,屋顶天台都开放。穿过店堂,通向天台的楼梯门就在店深处。在春秋天风和日丽的时候,坐在天台上,望着周围的景色,喝咖啡聊个天,应该是无上的享受吧。
整个A to Z从设计到服务,很完美地融合了艺术和生活感。作为艺术风咖啡馆,却让人能够不是以参观一个艺术作品而来,而是真的能够喜爱上这个场所,一来再来。不过,这个魅力也正是奈良美智以及graf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吧。
乘寺惠文社——号称:全球十大最梦幻书店之一
这地儿在哪儿?
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一乗寺払殿町10 マンションベルフラール 1F
如果你真的错过了这家堪称全球十大最梦幻书店之一的地方,对于京都的理解就多少会有点残缺。
位于一乘寺区域的惠文社书店,不是古都文化内容的补充,也不是自然建筑景观的延伸,它的存在,是对于京都人日常生活状态的对照和记录,是一种在地风物的写实。当然,它35年历史里的文化沉淀,依然是肌理清晰。
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京都人生活的延伸,事实上是从1977 年书店刚开设的时候,就是这个定位。所以室内完全不使用白色日光灯,而采用黄色柔光灯,给人安稳的感觉。只不过书店一开始并没有现在的规模,而是从中间区域,一点点向两边扩充,这是一个一直在长大的书店。
与书店的生活氛围相关,店的最里端有一个画廊和杂货区,这块区域说来也有25 年的历史,画廊除了不定期有书店自己策划的主题展览,大部分时间是外租给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等做展览用。
它像是一种文化上的试验,但因为它已经存在了35 年,它早已不是实验意义上的书店,它很自然地变成了社区的一部分,带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得以从快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中安定下来的某种很好的选择—这也正是京都那种深入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步粉——号称:走进内心的茶点美味
这地儿在哪儿?
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1-35-5
步粉店内所有东西所营造出来的系统美感,可以说就是磯谷仁美本人生活美学的完整呈现。除去桌椅家具,餐具也是她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的。装甜点的餐盘,是日本著名陶瓷家一柳京子为步粉特制的;红茶壶则是德国产的酒店用茶壶,金色铜制滤茶器是磯谷仁美去英国旅行时在市集一见钟情的物品⋯⋯所有餐具都是从7年前open时便一直使用着,如果有破损,她会亲自去各处补货。
作为重头戏的甜点,则是不加膨化剂,完全以纯天然的食材手工制成。不同于很多店家的崇尚空气感的甜点,步粉的甜点都是敦实的,没有任何花哨之处,尽量使用最低限度种类的食材,所以所有的甜点都朴素而实在。
谷仁美说道:“应该不会开新的店铺吧,因为我一个人能够手工制作的量也只这么多。可能会有出食谱以及参加一些相关活动,去年出版的食谱也很快会有台湾版了。每年的假期,我是一定会出去旅行的,放松加游玩,另外还可以采购一下店内的物品。